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美国进行了国事访问。继三十多年前邓小平访美后,此次访问引起了全世界最多的关注。首先,2009年11月奥巴马总统对华国事访问以来,美中关系与预期不同经历了明显的困境,而此次峰会能否为改善双边关系提供契机成为焦点。其次,试图克服相对衰落危机的美国与快速崛起的中国将如何长期构筑世界秩序受到关注。同时,峰会对韩半岛 和平问题这一区域性挑战进行的深入讨论也为世人瞩目。但对于会谈的结果各方提出了不同的分析和预测。其中包括如在联合声明中所明示的,美中两国将致力于建设合作伙伴关系这一乐观前景;同时也包括悲观预测,认为将重复2009年11月以来摩擦与牵制模式。对于韩半岛问题也同样存在两种观点,即认为行将实现南北关系 改善和六方会谈重启的观点与仅仅弥合了分歧的观点并存。与其草草断言乐观论或悲观论,不如对峰会结果进行缜密分析,以此为基础,超越狭义上的政治理解而提出复合应对战略。

 

美中峰会后的美中关系

 

美中峰会的结果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解读。一种可以聚焦于美中关系的前景,预测其顺利前行还是重复摩擦,另一种可以集中于战略砝码将向美中两国何方倾斜。

 

对于今后的美中关系,同时存在乐观论和悲观论。首先,由于2010年美中关系经历了对台军售、会见达赖喇嘛、天安舰•延坪岛炮击事件以及刘晓波获诺贝尔奖等持续摩擦,此次峰会对于两国关系的改善将起到积极作用。正如由六大部分四十一条构成的长篇联合声明所表明,美中两国在诸多领域已达成了原则性协议。2009年的联合声明仅停留在强调发展美中关系上的“战略互信”,但此次峰会明确将美中关系定义为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将此次访美评价为“开创中美伙伴合作新局面之旅”。

 

但细加分析,引起2010年摩擦的核心问题并未得到根本性解决而暂行弥合,观点差异显露无遗。美国虽然表示奉行一个中国政策,但仍有报道宣称美国将进行40亿美元的对台军售。而对台军售正是去年在美中关系上发生碰撞的敏感问题。有关人权问题,此次联合声明与2009年联合声明相同,承认两国对于人权问题的差异,中国强调不应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美中关系应该是在包含冲突因素的同时扩大两国的合作范围,而不是已经完全转变为合作关系,与“中美共治(Chimerica)时代”这一词汇相符,或者相反认为两国仅仅会重复2010年的摩擦。

 

在此次峰会中,美中两方都难以看作俯就了任何一方。美国要求“求同”,希望中国履行作为大国所应肩负的责任。奥巴马总统大胆论及西藏、人权等问题,从而导出了胡锦涛主席“中国承认并尊重人权的普遍性原则”这一表述。从经济上美国收获了450亿规模的经贸合约,而中国则在人权、汇率与贸易收支失衡等核心议题上并未屈服于美国的压力,强调了“相互尊重”与“平等”原则,成功地彰显了中国作为与美国对等一方的国家地位。美国以符合G2(Group of 2)国家领导人的标准款待了胡主席,通过突出手举五星红旗的总统女儿形象、学习中文的美国人形象等来关照中国人,使其倍感自豪。这一回合与其说是美中任何一方的全胜,不如说要求“求同”的美国和强调“存异”的中国达成了妥协。

 

美中两国弥合分歧达成妥协的背后存在两国国力的变化趋势。从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以后的状况来看,美国的衰落并不如预想得急遽,而中国的崛起也需要一段时间,在这种认识下形成了一种均衡。两国国内政治变数为更为直接地提供了妥协的机会。奥巴马总统与胡主席共同面临着2012年权力交替。对于奥巴马总统来说,2012年12月的再选成为首要课题;对于胡主席来说,2012年荣誉卸任后为维持其政治影响力,需要在人们心中树立起提高国家地位的领导人这一形象。如果在此次峰会中未能达成起码的协议,2011年仍然持续2010年所经历的竞争与摩擦,对于双方都会造成沉重的政治负担。但双方均不可能在核心议题上做出让步。汇率、贸易、人权等核心议题起初就必定要进行妥协,而双方则共同致力于取得针对国内政治的国际政治成果。

 

由于美中双方是根据两国的国内外现状而调整的美中关系,因此在一定期间内其合作关系预计能够维持下去。从短期来看,会持续到2012年双方权力交替期;从中长期来看,双方国力趋势的变化不甚显著之前仍然会维持目前的趋势。

 

美中峰会后韩半岛局势

 

韩半岛问题是此次峰会的核心议题。由于在汇率和贸易等经济问题上难以取得明显进展,因此关心就集中到韩半岛问题上。在双方领导人的谈话中也出现了异乎寻常的状况,谈及韩半岛问题的时间竟仅次于论及美中经济问题的时间。对于韩半岛问题两国在2010年一直持续了相互牵制与对立,但由于较之其他议题相对易于达成协议,因此都希望此次峰会能够成为韩半岛局势的转折点。在韩半岛问题的美中峰会协议上可以发现,两国既要反映双方的已往立场,同时探索变化动力的“求同”迹象。

 

美中峰会对于韩半岛问题的协议可归结为以下内容,即双方认为韩半岛的和平稳定至关重要,对近期紧张局势的消解表示关切。为此敦促开展真诚和建设性的南北对话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作为下一必要步骤,双方呼吁尽早重启六方会谈,对北韩 的铀浓缩计划(Uranium Enrichment Program: UEP)尤表忧虑。其中“开展真诚和建设性的南北对话”是韩美的一贯主张,“重启六方会谈”是中国一直强调的部分,故协议可看作双方立场的折中。因此,要使峰会成为解决韩半岛问题的决定性转机,需要美中和南北的进一步努力。

 

由于中国同意真诚和建设性的南北对话是必不可少的措施,因此有望对南北态度变化施加压力。在南北对立与美中对立间几乎消失殆尽的北核问题以及六方会谈重新纳入韩半岛问题的中心议程。联合声明中并未明示天安舰•延坪岛炮击事件,但9.19共同声明和六方会谈各出现3次和2次。尤其联合声明中对北韩UEP表示关切的部分大有可能成为变化的动力。这会给美国积极参与六方会谈的重启提供动机,使韩美两国在解释有关“真诚和建设性的南北对话”时发挥灵活性。UEP问题纳入联合声明中,于美国具有肯定意义,而于中国也并非一定成为负担。北韩自行公开UEP的情况下,中国不需要对承认这一事实有所顾虑。最终UEP问题对美国参与六方会谈将会做出积极贡献。

 

对于举行南北高层军事工作会谈的协议,美国的反映也令人瞩目。美方解释说,在美中峰会上对于北韩的UEP已表明关切,因此今后韩国着手南北对话的条件已经形成。韩国政府内部也开始有意见认为天安舰•延坪岛炮击事件的解决并不构成六方会谈的前提条件。

 

韩半岛问题在美中峰会上得到重点对待是因为美中两国认为近期的韩半岛局势相当严峻。涉及韩半岛问题的联合声明第十八条第一句就提到“韩半岛和平稳定”的决定性的重大意义。

 

中国在进入与美国对等的权力结构前,至少在今后十年间,韩半岛的和平稳定对其持续发展必不可少。这与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概括的半岛政策“和平•稳定•无核”也完全一致,认为韩半岛的和平稳定是首要课题,增进南北关系与韩半岛的无核化是实现这一课题的1、2阶段措施。强调六方会谈也不过是这一政策的延续。即使在过去十年间六方会谈未能对北韩的无核化做出实质性贡献而显示出其局限性,也仍然认为它是管理韩半岛局势的有效框架。

 

美国的政策优先顺序也并无根本性区别。通过韩美同盟的强化与遏制维持韩半岛的稳定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增进南北关系的要求是对同盟国韩国的体恤。韩半岛无核化固然重要,但更加急迫的事项是阻断北韩核扩散的可能性。在这一层面上,如果北韩和中国能够将易于核扩散的UEP问题提上六方会谈议程,美国也不需要回避这一提议。进而,奥巴马政府也需要在2012年定于首尔召开的第二次核安全峰会上对北核问题以及防扩散问题给出明显的进展。北韩如同等待美中峰会成果既出,旋即提出举行高层军事工作会谈,表明理清包括天安舰和延坪岛炮击事件在内的所有军事问题。这充分显露了其内在意图,即要求进行六方会谈以及美北会谈,获得中国对北韩后继体制的政治经济支援以及美国的政治承认。对此我们已经进行过充分的预测,认为北韩将为此迅速转变天安舰•延坪岛的暴力外交而立即转入和平外交。与此相应,若北韩的目标未能达成,则转入暴力外交的可能性将并存。

 

对于我国政府,美中峰会的结果并无不满之处。也可以评价为过去几年来紧密联系六方会谈和南北对话的战略取得了一定成果。可以说不论是天安舰•延坪岛炮击事件还是无核化,至少在南北对话中能够讨论全部问题的条件已经形成。

 

总而言之,此次美中峰会后韩半岛局势获得了一定变化的动力,但也无法断言这一动力将会带来实际南北关系的进展和六方会谈的重启。韩半岛的局势将取决于北韩在未来举行的南北对话中采取的态度和我们政府的应对,以及北韩是否诚实履行重启六方会谈所需的举措。

 

美中峰会后的国际经济秩序

 

在此次峰会上美国主要强调“求同”,而中国力主“存异”,但政治领域和经济领域呈现出稍微不同的局面。在政治领域中国的“存异”立场突出,而经济领域则美国的“求同”主张鲜明。在经济领域,中国提出经济发展阶段差异这一“存异”逻辑,但较之进攻更趋于防御。中国原则上接受了自由市场经济理念和利益均衡这一“求同”逻辑。但在今后十余年发展中只能采取“求同”以及汇率、贸易收支失衡等问题上仍持保留态度。

 

中国虽然没有接受人民币升值的要求,但同意加大力度扩大内需,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以及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等,促进中国式经济发展战略上的转变。同时同意政府机关实用正版软件以保护知识产权,在政府采购中避免对美国企业差别对待。

 

美国承诺将减少财政赤字,并对汇率过度波动强化监督。双方继续推进双边投资协定(Bilateral Investment Treaty: BIT)谈判,加速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Market Economy Status: MES)的程序,改革出口管制体系。又,美国支持中国政府将人民币纳入将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s: SDR)一揽子货币中。

 

如果聚焦于人民币升值或贸易收支失衡,经济领域的协议似乎并无多少引人之处。但不能低估中国保证加大在资源配置、汇率政策等领域的市场作用,使其经济发展战略更加符合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中国在致力于发展的同时,在与市场经济的“求同”上达成了妥协。中国赢得了时间,而美国则确保了牵制装置。

 

通过此次峰会,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经济并不会出现显著变化。即不会发生急遽的汇率波动和贸易收支失衡的纠正,而会出现在中国式发展道路上加入美国式因素的缓慢变化。类似G20(Group of 20)的全球治理体制也逐步成形,中国也在逐渐适应这一过程。中国的快速崛起并不会直接挑战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理念和经济发展模式本身。

 

韩国的应对战略

 

正如在联合声明中所明示的,现今的美中关系处于“既重要又复杂”的关系当中。美中关系正在进化为一种复杂的关系:既包含着竞争性、摩擦性因素,同时又提高相互依存度,又加大双方的合作动机。如果说2010年是竞争性、摩擦性因素全面化的时期,峰会以后则强调合作的必要性。美中之间权力分配以及主导权不会向哪一方骤然倾斜,而会维持着一种非对称均衡状态。

 

在这一美中关系的变化当中,我国所要选择的道路非常明确,即是一种以韩美同盟为基础紧怀中国的“非对称联美•联中”战略。毫无根据的二选一思维不仅不正确而且还危险万分。中国的崛起虽然是国际政治的现实,但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也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持续,在这种结构中非对称联美联中战略才是增加我们选择余地的道路。

 

在国际经济领域的联美联中也必不可少。需要持续强化与我国的最大贸易国和贸易顺差国中国的经济合作,同时要解决由于过度的对话依存度而引起的问题。通过批准韩美自由贸易协定(Free Trade Agreement: FTA)提高我国经济中的美国经济比重,同时强化正在转换为全球经济调解机制的G20外交,在今后美中间经济调整中提高我国的相对地位。

 

美中关系的调整局面正在对韩半岛局势造成微妙的变化动力。为了经济发展谋求周边和平的中国和以北韩威胁为由力图维持东北亚影响力的美国微妙相聚。这在目前体现为对增进南北关系以及重启六方会谈的施压。问题是对于美中两国北韩的完全无核化都有可能不是首要政策。

 

北韩要将南北对话用作六方会谈和美北会谈的催化剂则不会打破目前的局面。还有可能回应讨论北核问题的南北对话。但是北韩几乎没有可能性对天安舰事件和延坪岛炮击进行诚挚道歉,处罚相关责任人,以及保证防止再次发生类似事件或在南北对话中采取废核措施。而且如果北韩认为和平攻势不奏效,反而有可能再次发动战争攻势。

 

在韩半岛局势变化的征兆下,我国的应对战略应当是同时考虑战争与和平、南北关系与对美对华关系,顾及短期与中长期目标的复合战略。第一,最为基本的是为了使北韩不得反复和平攻势与战争攻势这一模式,应具备以韩美同盟为基础的稳固的遏制力。北韩自认为暴力外交已不会奏效时才会更加真诚地、可预测地参与对话。但需要细加斟酌,不得使我国的对北韩遏制努力被中国误认为将会加剧韩半岛紧张。

 

第二,北核问题和南北关系等韩半岛问题不能单纯局限于对北战略层次,而需要在全球战略层面考虑,尤其要联系对华战略加以处理。如果说我们的对北战略目标并不是等待北韩的崩溃而是北韩的无核化以及改革开放,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需要超越南北关系而强化同美中的战略合作。最为重要的是,要使中国承认北韩的后继体制的同时将此与无核化以及改革开放相联系。而孤立主义所认为的在通过南北关系具备决定性转机之前六方会谈毫无意义的观点并不可取。应该在进行南北对话的同时进行六方会谈、美北会谈、北中关系,需要通过同时进行这四重博弈来促进北韩变化。

 

第三,需要明确设定南北对话的长短期目标与前景。北韩提议高层军事工作会谈而我国接受这一请求导致今后韩半岛局势首先取决于南北对话的展开局面。问题是北韩并不打算对天安舰•延坪岛炮击事件诚挚道歉,处罚相关责任人,保证不再发生类似事件,而有可能将此作为讨论和平协定的机会。在这情况下,由于不是真诚的南北对话,因此是否应视六方会谈的条件仍未成熟成为问题。天安舰或延坪岛炮击事件诚然不能不了了之,但我国政府若留下阻碍六方会谈的印象则在战略上不可取。现在正是考虑并行战略的时刻,即将天安舰•延坪岛炮击事件通过南北对话持续追究其责任,与此同时进行六方会谈,而不是坚守原则主义态度,将天安舰•延坪岛问题的彻底解决视为六方会谈的前提条件。

 

在南北关系层次上,北核问题需要有所进展。只要北韩一直将核问题的解决与“美国放弃对北敌视政策”挂钩,就难以形成其突破口。因此需要使金正恩后继体制不承袭金正日的核先军体制遗训,而使其谨慎探求21世纪新无核生存战略。在这个意义上,我政府要求韩半岛无核化会谈恰合适宜。若要在今后的南北对话中切实讨论无核韩半岛和平体制,首先北韩要采取暂停核试验和导弹发射措施,而后具体探讨南北21世纪无核安保体制。

 

北韩将2012年设定为强盛大国元年,以此为契机谋求稳固金正恩后继体制。问题是金正恩后继体制落沿袭金正日的核先军路线,不仅南北关系前途晦暗,北韩本身的未来也将不堪展望。金正恩继承核先军路线可能有助于维持当下的权力,但终究将沦落为失败国家。北韩成为失败国家或遭遇急遽崩溃,对于韩国、中国等各国均不会带来战略利益,反而会引起东亚的深刻问题。因此,目前正是推进北韩先进化战略的时刻,即要使北韩的金正恩后继体制走向无核化与改革开放。需要致力于同时并行北韩自身的弃旧图新与外界援助的共进化。韩国要主导谋划北韩能够代替核先军体制的无核和平体制,同美国、中国等相关当事国密切协作,全力实现这一构想。■

 

 


 

 

委员长
河英善, 首尔大学

 

委员

金圣培, 国家安保战略研究所
金治旭, 世宗研究所
李东律, 同德女子大学
李相贤, 世宗研究所
全在晟, 首尔大学
曹东昊, 梨花女子大学
韩硕熙, 延世大学